蚕丝纱线据考古发现,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、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。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、绫、纨、纱、绉、绮、锦、绣等 丝织品。蚕有桑蚕、柞蚕、蓖麻蚕、木薯蚕、柳蚕和天蚕等。由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茧丝。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。缫丝时,把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,借丝胶粘合成丝条,统称蚕丝。除去丝胶的蚕丝,称精练丝。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,其次是柞蚕丝,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。蚕丝质轻而细长,织物光泽好,穿着舒适,手感滑爽丰满,导热差,吸湿透气,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,并用于工业、国防和医药等领域。中国、日本、印度、前苏联和朝鲜是主要产丝国,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%以上。
蚕丝是古代汉族文明产物之一,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生产为极早之事,相传黄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蚕;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。中国丝在汉代已经外销国外,《史记》大宛传就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返国,向武帝报告此行所见:骞曰:「臣在大夏时,见邛竹杖、蜀布,问曰:『安得此?』大夏国人曰:吾国贾人往市之身毒。身毒在大夏东南,可数千里、其俗土著,大与大夏同,而卑湿暑热云;其人民乘象以战,其国临大水焉。』」张骞出使当在公元前二世纪,其在大夏所见之蜀布、邛杖乃系由印度转售而来,印度能有余货外销,可见其境内供需已十分充裕。根据印度学专家雅各比(HermanJacobi)考证:公元前四世纪,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(Candragupta)在位时,大臣高底里雅(Kautilya)所撰书中不仅有支那之名,且谓该时丝已贩运至印度;丝在印度除了做衣服外,还用作帝王的旌旗,临风招展,飒然有声。在其它运销印度的商品如樟脑、铁、铅、茶、银朱、荔枝、豆、马、花生中,丝是首屈一指的畅销物。印度古代着名的《摩奴法典》(Manusmrti)将中国(Cina)与希腊人并列。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(Mahabharata)中也有对中国丝(Cinamsuka)的记载;梵文中许多与丝有关的字如Cinapatta(成捆的丝)以及前所提Cinamsuka(丝衣服)等,皆以Cina这个字做成组成的部分,可见中国丝对古代印度之影响。
蚕丝纱线的由来
—嫘祖创造养蚕缫(sao)丝方法的传说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留赠他人御风寒。”春蚕,这个可爱的小生命,吃的是桑叶,吐出的却是一缕缕细丝;它无私地将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人类织造丝绸,自己却度尽了一生的辛勤,化成蛹,默默地幽闭在自造的蚕茧之中了。
蚕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?蚕儿吐丝又是谁发现的?
远古时代,天地悠悠,气象万千。那时人们穿着十分简陋。有人把一片片树叶串连起来披在身上,有人把剥下来的兽皮晾干后和身上一裹,就算是衣服了。可是,串连起来的树叶,穿在身上悉悉索索的,稍动一下便纷纷散落了。兽皮呢?它的御寒性能好,也很耐用,可是,又重又硬,穿在身上非常不自在,一到夏天,浑身淌汗,又热又闷,使人难以忍受。
后来,人们发现麻类植物,外面的皮层可以剥下来撕成一条条的,经过手工加工成麻线,再编织成一块块麻布,做成衣服,穿在身上比穿树叶或披兽皮要舒适得多。于是,人们开始种麻,织造麻布,制作麻布衣服。
穿着麻布制作的衣服,虽然轻便、透气,也耐穿,可是毕竟很粗糙,穿在身上不柔软。于是,人们在寻找新的衣着原料中,发现了蚕丝,并用来织制丝绸衣物。
说起蚕丝的发现,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!在4500多年前,居住在黄河流域的黄帝战败蚩尤后,建立了部落联盟,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。部落联盟建立以后,便按照部门分工管理经营,有管理种植五谷的,有管理制造生产工具的,有管理制作衣服的等等,各司其职。制作衣服部门由黄帝的妻子嫘(lei)祖亲自负责管理。
嫘祖在管理制作衣服饰物过程中,还找来黄帝部下三位大臣协助,他们是:管理制作帽子的胡曹,管理制作服装的伯余,管理制作鞋子的于则。有三位大臣直接负责管理,嫘祖本来可坐享其成了,可是,嫘祖是一位勤劳的妇女,不愿闲着,常常是白天带领部落的妇女上山剥树皮,下田剥麻皮,晚上再与其他妇女一起,把男人们狩猎回来的兽类皮毛剥下来,进行加工制作。不多久,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衣服。可是,嫘祖由于过度劳累,终于病倒了,整天不思饮食。看护的妇女想尽办法,做了很多嫘祖平时爱吃的食物,嫘祖一看,尽是摇头。三天过去,嫘祖没有进食任何东西,看护的妇女个个着急万分。就在这时,有一位妇女提议上山采一些可口的鲜果给嫘祖吃。众人觉得是个好主意,便急忙上山去了。她们跑遍了近山远峰,采摘了不少果实,可一上口,不是酸的,就是涩的,很难进口。直到太阳快下山,突然一妇女在一片桑树林发现满树结着的一只只白色小果,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,赶忙采摘了几只,便急匆匆赶下山来。到家后,用嘴一咬,谁也无法咬动,也没有什么味道。几个妇女站在一起,你看我,我看你,难过得直发愣。
正在这时,一位帮厨的妇女从她们身边走过,听了她们所碰到的问题,随便说了一句:“现在有火了,咬不动,何不用水来煮烂它?”“在理!在理!”众妇女异口同声表示赞同。她们连忙把白果倒进锅里,加上水后,便架起火烧煮。可是,烧了好一阵,捞起一只用嘴一咬,还是咬不动,这时,旁边的一妇女,以为浮在上面的咬不动,那些觉在锅底下的一定煮烂了。于是,她拿了一根小树枝在锅里搅拌起来。搅了几下,往外一拉,发现树枝上缠着不少头发丝般的白丝。她们抽呀、缠呀,没有多长时间,在锅里煮的白果全都变成细白丝线。
妇女们吱吱喳喳的声音,惊动了隔壁卧床休息的嫘祖。吵闹声愈来愈大,嫘祖坚持要起床过去看个究竟,便在看护妇女的搀扶下,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地移动着。当她来到妇女们当中时,妇女们便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新鲜事说给嫘祖听。嫘祖听后,心情十分兴奋,病情也减轻了大半,立即想亲自动手试试。身边的妇女不肯让她动手,把缠在树枝上的细丝线拿来给她看。嫘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人,她细看缠在树枝上的细丝线后,便对周围的妇女说:“这不是果树的果子,不能进食,不过,它可派上用场了。”随后嫘祖还详细询问了果子是从哪里摘来的,在哪山,哪树上。
说来也怪,这事的第二天,嫘祖的病就全好了,开始进食东西,体力也有所恢复,她不顾旁人的劝阻,在妇女们的带路下,亲自上山去看个究竟。她们来到那一片桑树林前,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,边休息边观察。当她们静下来后,只听见树上传来阵阵“撒、撒、撒”的声响,像秋天细雨打在树叶上似的。再走近抬头一看,原来树上爬满软绵绵的大虫子,正蠕动着身子,贪婪啮食着桑叶。不大一会儿,周围的桑叶都吃光了。后来,嫘祖又上山观察了几次,弄明白了挂在树上一只只白果子,是那些大虫子在树上吐出的细丝结成的一只只椭圆形的小皮袋儿,而并非是树上结出的果实。
从此以后,人们便把这种能吐丝的大虫子叫做“蚕”,蚕结的小皮袋儿叫做“茧”,蚕吃的树叶叫做“桑叶”。从这时候开始,嫘祖亲自栽桑、养蚕、缫(sao)丝,并把这方面的技术传授给其他人。这样,年复一年,人们学会了栽桑、养蚕,发明了用蚕丝来织制丝绸。当时黄帝看到这一神奇的宝贝,喜形于色,赞不绝口,立刻命令伯余织成丝绸、制成礼服。丝绸温柔飘逸,如行云流水,精美绝伦,与当时粗硬的兽皮、麻布相比,真有天壤之别。就这样,嫘祖被后人供奉为“先蚕”(蚕种),看作是养蚕、缫(sao)丝的创造者。
“嫘祖养蚕”,只是一个传说,不过,这个传说却告诉我们: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蚕丝。当时,是人们发现树上野蚕结成茧,再从茧中抽出长长的丝,并且将它织成衣料。以后逐渐地学会把野蚕捉到家里喂养起来,为了给蚕儿提供桑叶,也就种植起桑树。嫘祖的传说,只是把汉族劳动人民的创造归功于嫘祖一人,而编成的故事罢了。